-
- 调研公司 > 行业动态 > 正文
- CPI和PPI加速下滑 中国经济存在通缩风险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16日 13:32
- 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CPI上涨5.9%,12月CPI增1.2%,2008年全年PPI涨6.9%,12月同比下降1.1%。
长期以来,CPI和PPI数据是我国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虽然去年全年CPI和PPI数据与去年年初政府计划数字相比有所偏高,然而从季度和月度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之后,特别是11月和12月,CPI和PPI数据呈现出加速下滑的态势。这些变化显示出怎么样的经济信号,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又会有哪些转变呢?
近日,在“上海新年论坛”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等相关问题专门采访了本刊专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
2008年10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做汇报时称,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此言一出立即受到海内外关注,并被解读为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已经加大。
李扬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是周小川行长基于当时情况作出的判断,而目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货币政策已经需要与时俱进,物价下跌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物价下降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因而,现在应该对如何防止物价出现过快下跌的问题进行思考。”
去年末,物价指数出现明显转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PPI为2.0%,CPI为2.4%,两者都创下近期新低,而在2008年1月份,我国的CPI、PPI则分别处于7.1%、6.1%的高位。
李扬坦言:“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确在加大。"金融30条"中的第一条对于货币供应量有两个说法就能够判断出这一点。在该条中,一方面说,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同时还提出,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
在李扬看来,按照今年的经济形势,M2怎么算最多也只增长15%左右。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今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很大,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很大。
据悉,1月6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的报告预计称:“2009年GDP增长为8%左右,CPI在3%以内。”那么,按照央行提供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根据,增长率也只能维持在15%,无法实现央行自己提出的争取增长17%的目标。
不过,李扬强调指出,虽然两种提法存在出入,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金融30条”的第一条表明了货币政策制定者所要透露的清晰态度,即增长17%的提法是中央政府想借此表明所要采取货币扩张的政策态势,希望通过彰显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为经济重新走上增长的路径发挥作用。
经济存在流动性陷阱风险
事实上,在2008年的下半年,我国经济通胀的压力逐步释放,进入四季度,价格涨幅有加速下滑的态势。而与此相伴,通货紧缩的风险却正在抬头。而这似乎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在2008年9月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出现了这样的“大转向”。
李扬表示:“经过货币政策的"大转向",我们有必要思考和研究一下货币政策的作用问题,即我们能否有效地控制流动性的问题。我们以经济危机为区分线,之前是流动性过剩,之后流动性就突然消失了。事实上,我们在危机之前,对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控制得并不好,我们几乎把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
据了解,在此轮针对防范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采取了包括调高利率、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在内几乎所有的措施,希冀借此来抑制流动性,但物价却在一次次调控中保持着高位,直到经济危机出现。
而对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不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效果,李扬持相对谨慎的看法。他表示:“如果当社会上的流动性突然消失,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出现,也不太能够有效地解决通货紧缩。”
实际上,李扬所指出的情况就是货币学中的“流动性陷阱”。而他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确存在进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和可能,而主要原因是银行惜贷,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情形下,银行依照常理都会以现金为王,而这就让我们逐渐体会到流动性的问题是一个状态导致数量变化的问题,所以只有改变状态,提高信心才是第一重要的任务,而采取什么措施是第二位的。
在李扬看来,货币政策如果解决通货膨胀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那么在解决通货紧缩方面是基本没有太大作用。通货紧缩的问题,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已经经历过,现在又初显端倪,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近期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撰写的报告指出:“当前扩张货币政策的激励作用已降低,进一步降低利率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已不大。2008年6月后,经济基本面变化已使社会投资需求迅速降低,再采用货币激励手段,功效已完全失去,警惕中国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风险迫在眉睫,目前经济正游荡于流动性陷阱边缘。”
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状态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转变呢?李扬认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成了中国经济下滑的一个方便的口实,如果我们冷静地看,中国经济下滑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危机,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
应当反思此轮宏观调控得失
经过央行多次“降息调率”,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内容被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中央政府和央行一年内三变宏观调控“口径”,货币政策转向之快,多年来实属罕见。
“货币政策在此次危机前后相反的矛盾现象让我们深入考虑,流动性到底是什么,怎么解决流动性不平衡的状态,全世界的货币政策,我们看到了效率都在递减,而我们中国在转型之中,因此货币政策效率递减的问题更突出一些,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我们调控的模式。”李扬对于一年来的货币政策这样认为。
面对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大转向”,李扬觉得应该有所反思。他表示,2007年下半年就业已经不好,但是由于当时物价不断地上涨,导致我们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物价上,央行依然不断地采取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以至于目前中国经济下滑得比较厉害。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当时把就业这个问题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我们用就业的指标来确定我们宏观调控的方向,那现在情况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了。
李扬明确表示,应该总结此次宏观调控的效果,应该把焦点放在宏观政策目标上。除此之外,调控的对象、手段和传导机制都需要调整。
-